2023年12月6日10:00,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更强调全领域、全过程、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16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省粮食和储备局以及郑州市粮食和储备局负责出席,向大家介绍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做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特别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向大家介绍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有关情况。在此,我谨代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河南粮食和储备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帮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习深刻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强调要“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任务更繁重。对此,我们始终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慢慢地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压舱石作用,努力为全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作贡献。
深入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立足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即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两个确保”,服务“十大战略”,以粮食高水平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深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强化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区域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突出抓好粮食收购,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针对夏粮因遭遇“烂场雨”,部分地区出现小麦籽粒萌动、发芽的问题,我局及时牵头出台受损小麦收购方案,明确了省市县财政共担、定点企业敞开收购、产销对接等具体措施,全省共确定定点收储库点826个。同时,大力引导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企业入市收购,开展省内外产销合作。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省受损小麦收购均价1.25元/斤,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针对秋粮收购期间连阴雨天气,我们主动开展收购指导服务,强化收购进度统计和价格监测,加强执法监管,收购市场保持顺畅有序。截至11月30日,全省全社会收购粮食约600亿斤,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
二是突出抓好粮食储备,守好全省粮食保供“蓄水池”。在完成国家下达储备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品种及布局。截至目前,我省现有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原粮储备,大致满足全省3个月的市场销量。此外,郑州市作为大中型城市,建立了能够很好的满足15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储备,其他省辖市也建立了一定的成品粮储备。除政府储备外,我们还督促和指导全省规模以上的面粉、大米加工公司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储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会责任储备企业220家,基本形成了全省功能互补、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储备体系。
三是突出抓好应急和保供工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供得上。健全完善全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粮食统计入统单位4700多家,固定价格监测点198个、城镇和乡村居民调查户3860家,年均对外发布粮食市场监测信息400篇左右,向全社会传递行业准确信息,助农增收、助企增效。以提升粮食应急区域保障能力目标,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的实施方案》,对我省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建设。目前,全省已纳入粮食应急保障信息系统的各类应急保障企业共计4360家,实现了粮食应急网络城乡全覆盖,紧急状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各类应急企业高效调运、及时保障。
四是突出抓好粮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慢慢地加强保障粮食安全活力和韧性。持续推进粮食产业“三链同构”,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方面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53亿元,同比增长4.3%。深入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全省小麦粉及其工业化馒头、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年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预制主食、酸辣粉等便捷和休闲食品发展迅猛。8月份,我局会同郑州市政府,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大会期间共成交及意向签约金额558.8亿元,为历届粮交会最高;我省成交及意向签约金额172亿元,参展面积、意向交易量和签约金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五是突出抓好物资储备管理,高效完成救灾物资调运任务。一直在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物资储备,完善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储备综合保障机制,逐步落实新增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争取达到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应急响应标准。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成品油储备计划,持续提升我省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年圆满完成应急救灾物资调运3批8000余件,大多数都用在郑州市部分县区冬春救助,开封市及河北省的防汛救灾工作。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支持。为保障粮食收购工作,我局协调省农发行准备收购贷款资金500亿元,确保企业有钱收粮,能够敞开收购。为推进粮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5亿元粮油深加工扶持基金,省财政每年补助资金3亿元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带动社会项目总投资超过16.2亿元,助力企业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项目”116个,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加工产能215.5万吨,提升应急加工和应急供应能力184万吨。近两年,全省累计改造仓容近100万吨,特别是针对粮食储藏环节常规储存损失率高、品质劣变等问题,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全省实现低温准低温、气调储粮的仓容达到671万吨,实现仓储环节高质高效、常储常新。
三是强化科学技术人才支撑。全力支持粮食产业优势企业组织关键研发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科研人员与科研院校、科创企业组织互助合作。近两年,全省全行业入统单位共获得各类成果近2000项。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突出粮食专业技能培训,近两年,全省全系统新增技能人才1214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805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一是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开展联合执法,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南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粮食联合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强力推进信息化穿透式监管,年底前省市县政策性粮食存储库点将实现相互连通、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平台实现对接,政策性粮食将一网联通、一键监管。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功组建省储备粮管理集团,作为省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执行主体。目前集团完成各项组建任务,正全力抓好改革深化提升。启动并强力推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试点,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等市均成立了政策性粮食收储公司,其他省辖市正按要求,年底前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相分离。
三是推动健全制度保障。持续完善《河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各项配套规章制度和规范,相继制定印发了《仓储管理指导意见》《仓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政策性粮食管理的实施建议》等系列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河南省粮食经营者信用评估办法》,对粮食经营者依法从业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印发《河南省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全面规范物资储备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主动起草了《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河南省粮食应急预案》(修订版),争取尽快出台,加快完善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制度体系。
谢谢张弓局长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做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慢慢的升高,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大挑战。今年河南夏秋粮收购期间也遭遇了不利天气,请问河南在做好特殊情况下的粮食收购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感谢你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提到的,近年来,干旱、洪涝、台风等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粮食生产和收购面临较大风险隐患。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尤其是小麦生产大省,对极端天气特征情况敏感程度较高,承担着保障口粮安全的绝对政治责任。刚才张弓局长已经提到,今年夏粮收购期间,面临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粮食和储备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加班加点搞调研、出政策、抓落实,摸索出了大面积粮食受损的情况下,省市县财政共担、定点企业敞开收购、产销对接的一套受损粮食收购模式,成功打赢了受损小麦收购这场硬仗。具体总结来看,有以下“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协同发力。受损粮食收购和处置关乎农民种粮收益和口粮安全,收购期间,我局切实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财政、农发行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同,组织粮食系统烘干设备投入对新收获湿粮的烘干作业。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放粮库空闲区域,累计提供晾晒场地478万平方米。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准备空仓440亿斤,各类运粮车辆8000余辆,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准备收购资金500亿元,保证收购人员、器材、资金提前到位。
二是坚持政策先行。“烂场雨”发生后,根据受灾地区调度情况,我局仅用40小时,牵头制定了受损小麦收购工作方案,明确了财政共担、定点收购、产销对接系列举措,成功搭建了地方政府、银行、粮企、种粮农民和用粮企业的多方联结机制,实现了政府、农民、用粮企业“三方满意”。印发了《河南省2023年夏粮收购操作指南》,开展了业务培训,增加了调度频次,印发了受损小麦财政补贴申报办法,各地也迅速通过官方网站、自媒体、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公布了具体收购质价标准和政策咨询以及监督检查电话,短时间内成功稳住了收购市场。
三是坚持服务至上。为及时掌握受损小麦情况,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成立18个指导组,分包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短时间内迅速下沉基层一线,重点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明显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向分包区域内大型用粮企业派驻一对一“助企服务员”,指导企业做好收购工作。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展预约收购,预约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40%左右,实现农民少排队、快售粮。制定应对粮价异常波动工作预案,实时掌握小麦价格变动情况,重视网络舆论情况,维护良好收购舆论氛围。
四是坚持合作共赢。为加快受损小麦销售处置,我局分别于6月9日、6月18日和8月27日,借助“第十九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活动,举办了三次受损小麦专题产销推介会,与省内外多家饲料、酒精等加工公司密切合作,加快推进受损小麦销售,其中饲料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实现了受损小麦销售有出路,农民收益有保障。
五是坚持严格执法。夏秋粮收购期间,我局均成立了省级收购指导组和专项检查工作组,积极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严厉查处企业未按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压级压价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切实维护收购秩序。与此同时,按照有关制度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超标粮食收购验收、专仓储存、定向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谢谢!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部署。请问,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在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均对建设农业强省进行了具体安排。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在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联合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每年拿出3亿元财政资金,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提升行动”。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累计实施项目116个,总投资超过16.2亿元。全省粮食产业完整性、链条紧密性、结构合理性得到全面提升,粮油产品供需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落实稻谷补贴政策。每年争取中央财政稻谷补贴省级调剂资金4600余万元,支持全省规模以上稻谷加工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稻谷、科技研发、扩大生产和品牌宣传等,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增加绿色优质稻谷供给、提升稻谷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稻谷补贴政策的实施,全省稻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稻谷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三是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制定并印发了《河南粮油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粮油品牌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积极组织全省涉粮企业参展参会,全省企业参展总面积9653.5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成交及意向签约各类粮油(粮机)17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开展“河南好粮油”产品遴选,累计确定295个“河南好粮油”产品。组织新闻媒体赴粮油加工企业进行专访,开展人物访谈和线上宣传推广,制作和播放宣传片及主题广告,集中宣传河南粮油品牌。明年,我们计划赴北京、深圳等城市进行河南优质粮油产品专场推介,不断提升河南粮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用好粮食生产一次性奖励资金。联合省财政厅共同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 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0〕18号)精神,下达粮食生产一次性奖励资金,并明确要求用于粮食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为市县政府抓好粮食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不断努力,全省粮食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22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09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全省粮食产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了地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为农业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减损工作,请问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是如何在粮食流通环节抓好落实的?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按照《河南省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认真落实粮食流通环节节约减损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谋划部署。将节粮减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每年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安排和部署。结合部门职能,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环节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强调新形势下开展节粮减损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加强粮食收储环节、运输环节、加工环节节约减损的重点,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强化标准引领、强化宣传引导三个方面的支撑举措,同时将节粮减损与“五型机关”创建相结合,系统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做好收购整理服务。指导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利用仓容、场地优势,主动为农民提供小麦晾晒、通风、干燥等服务,做好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保障。同时,持续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烘干、清理、加工等社会化服务,全力服务农民售粮,促进粮食减损降耗、提质增效。坚持定期开展粮食质量监测与调查工作,建立健全超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粮食损失。
三是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400亿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我们将指导农户科学储粮作为推动节粮减损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制发储粮技术宣传册、成立专家指导组等措施,进一步推广适合小农户使用的家庭版储粮装具,指导农户科学保粮;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对农民新收的湿粮如何保管和储存进行详细介绍。指导农民通过自然晾晒法、食盐喷粮法、生石灰吸湿法等操作,妥善处理湿粮,通过晾晒烘干、清杂暴晒、挑选装具、清扫环境、加强管理、单收单存等措施提高储粮水平,减少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浪费。
四是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目前大型粮食仓储企业的粮食保管水平高,粮食尽快从农户手中集中到大型粮库里,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粮食损失。近年来我们筹集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对仓房进行保温、隔热、气密性改造,购置制冷、制氮、环流控温等绿色储粮设备。支持企业完善粮情在线监测和智能化控制功能,鼓励探索使用新型生态防虫杀虫剂和技术,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
五是组织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借助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活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和粮食安全宣教基地等载体,通过科普宣传、实景参观、视频直播、动漫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节粮减损宣传,宣传普及爱粮、节粮、储粮知识,营造多元膳食、健康消费的浓厚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把践行大食物观、培育健康消费的理念落实到田间、仓房、车间、家庭、餐桌,汇聚全社会全链条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
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我省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率明显下降。根据今年的统计调查结果,我省的农户储粮损失已由十年前的8%-10%下降到3%左右,其中小麦损失率约为4%,稻谷损失率约为1.8%。玉米损失率约为3.5%,大豆损失率约为1.5%;粮食仓储企业的综合损失损耗率则控制在0.5%以内,我省正在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向“保质保鲜、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谢谢!
近年来,国家及河南省相继修订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河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请问,河南落实情况如何?此外,在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河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实行以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结合省情粮情,严格执行,深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着力加强依法治理,持续改进优化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全省粮食市场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提升监管能力。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开展粮油库存、夏秋粮收购、地方储备粮、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等执法检查,及时排查和解决粮食安全风险,2023年我局共组织开展71次检查,在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中,全面检查了519个存粮库点,发现问题794个,已整改778个。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制定《深入推进粮食购销综合监管的实施方案》,建立联合监管协作机制。在夏秋粮收购中,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售粮款、压级压价等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加强智慧粮库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储备粮监管信息化项目,对全省300多个库区进行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升级改造,运用信息化方式对政府储备粮库存、交易和业务信息等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的预警防控和非现场监管。
二是严查涉粮案件,维护市场秩序。在全省粮食系统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暨“保粮护粮安粮”行动,严肃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利益。充分利用12325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热线、群众投诉举报以及信访等渠道,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调查核实,对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种粮农民获得感、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高度关注,依法依规依职责进行严肃查处。加强与纪检、司法机关的有效衔接,建立案件移送机制,及时将涉嫌刑事犯罪的涉粮案件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共实施行政处罚50起。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稳定基层执法力量,市县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共确定执法人员475人,确保基层粮食执法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组建执法人才库和专家组,汇集50名专家,在粮食执法检查、案件调查处置中积极发挥作用。提升执法规范性,先后出台《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行政执法事项》《粮食流通执法监管行为规范用语指引》《粮食执法监督主要法律法规制度汇编》等,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流程。同时,强化培训演练,今年相继召开2次全省粮食和储备执法演练观摩会议,组织粮食行政执法程序培训,开展执法观摩演练,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实际执法能力。
四是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运用粮食专项整治成果,完善粮食监管方面制度规范。印发《关于规范粮食购储销工作的通知》,关口前移,持续督促各类粮食企业规范收购行为,依法依规开展粮食收购活动。出台《河南省粮食经营者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对全省各地市的粮食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建立《粮食经营者信用档案》2362份,依据信用风险高低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显著提升信用监管治理能力,得到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的表扬。
想了解一下,郑州作为大中型城市,在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和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谢谢。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郑州市粮油市场供应、粮食安全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关心和关注。郑州是人口大市、粮食消费大市,同时也是粮食储备大市、粮油加工大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当成头等大事、重要政治任务,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切实履职尽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来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应急保障。
一是不断充实粮食储备。郑州是人口大市、粮食消费大市,为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增长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充实粮食储备,截至目前,仅市县两级小麦储备已近90万吨,可以保障全市人民6个月消费需求,成品粮储备近6万吨,可以满足全市人民15天消费需求。在近三年的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充实的粮食储备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二是积极拓宽粮源渠道。郑州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为保障粮食供应,我们多措并举拓宽粮源渠道,不断丰富粮食供应品种结构,从省内外小麦主产地大量收购小麦充实政府储备规模,与哈尔滨、长春等10余个国内产粮大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合作关系,每年通过良运粮食进境口岸进口绿豆等小杂粮10万吨供应郑州市场。
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测。我市建立健全了粮油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平时采取周监测,紧急时期启动日监测。通过对30余家重点粮油加工公司的监测,及时掌握了解市场粮食生产和库存现状,通过对各大商超和批发市场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全市粮食供应和价格波动情况,全面详实的监测数据为制订应急保障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是完善应急保供体系。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管理、企业参与、共同构建”的原则,建立健全涵盖储备企业、加工公司、配送企业、供应网点的粮食应急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粮食应急储备企业19家、应急加工公司10家、应急配送企业8家、应急供应网点近400个,日应急加工能力2.3万吨、应急配送能力7500吨,应急供应网点实现“每乡镇至少1个、主城区每3万人一个”的目标,彻底解决粮食应急供应“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我们还在全市积极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市级以国有平台公司为主体,统筹整合辖区内储备、加工、配送、供应资源,建立集指挥调度、应急储备、应急加工、应急配送、应急供应“五位一体”的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应急响应更加迅速高效。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大局,是当前党和国家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粮食供应尤其是应急供应,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最基础的民生问题,郑州市作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我们一定会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保障全市人民粮食充足供应和服务河南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为目标,昼干夕惕,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谢谢!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回答!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粮食和储备局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口粮大省、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和物资储备大省,以粮食和物资储备高水平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对于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持续关注和支持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积极做好宣传报道,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区域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上一篇: 了不得的成都智造:无人行车智能仓储体系
- 下一篇: 方寸之间绘六合——特征泊车场建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