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0日,淮北大地上浓雾尚未消散,天气十分寒冷,但一大早,来自萧县孙圩子乡(现孙圩子镇)本地及周边乡镇的汽车、三轮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汇集到该乡两个著名的胡萝卜收购市场——黄庄和程山村。来自广东、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商们不顾寒风砭骨,早早就开磅收购。一车车胡萝卜收购后被投进清洗机,经过一番清水漂洗,呈现出个大、色艳、皮薄、光滑的优良品质。正忙着收货的广东客商说:‘孙圩子的胡萝卜质量优良,深受沿海城市消费者的欢迎,我已是第3年来到这里收购了。今年收购的胡萝卜大多数都用在出口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销售的红火,使市场每天吞吐量都在10万公斤以上。”
这是笔者于2003年发表在安徽省党建期刊《党员生活》上一篇关于萧县孙圩子镇胡萝卜产业专题报道的开头。当时,笔者在萧县县委党员电教中心工作,每年初冬,都会带着摄像机到孙圩子镇采访报道胡萝卜交易的盛况,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擂鼓助威。2012年以后,笔者迷上了摄影,自费购买了单反相机,用于拍摄、记录身边的发展变化。十多年来,在胡萝卜采收、交易旺季,笔者曾无数次驾车到乡村拍摄,数千张照片见证了孙圩子镇胡萝卜市场的发展变化,见证了萧县“七彩”农业(依托“紫”色葡萄、“红”色辣椒、“橙”色胡萝卜、“绿”色芦笋、“白”色山羊、“黄”色肉牛、“灰”色菌菇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七彩”农业)中最靓丽的一道色彩——“橙色军团”在引领农民发家致富上的巨大威力。截至2023年底,全县胡萝卜种植培养面积已达6万亩,市场年吞吐量40万吨。
于无声处听惊雷。一年年的拍摄、积累,看似大同小异,但随着时光流逝,变化显而易见。笔者有意识地把十多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作比较,看出了巨大的差异:胡萝卜还是那个胡萝卜,但采收、清洗、分拣、装车、储存、销售等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收方法不一样。2013年前,农民还在用一种古老的叫作“抓钩子”的农具,从地下把胡萝卜刨出来。现在则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起垄栽培,用农机翻耕,直接把胡萝卜起获出来,节约了大量人力劳动。
清洗和分拣方法不一样。2013年,笔者到胡萝卜收购点拍摄,看到胡萝卜在清洗机里清洗后,被哗啦一声倾泻到水泥地上,村民们用巨大的木锨,把胡萝卜推向周边围坐着的妇女,由她们再手工分拣。妇女们半蹲半坐,累得腰酸腿疼。到了2020年,不仅厂房宽敞明亮,胡萝卜分拣也实现了流水作业。清洗后的胡萝卜直接从传送带上进入拣选程序,妇女们有了自己的工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大家集中精力在传输带上分拣出特级、一级、二级胡萝卜,再直接装袋,省时省力。
装车方法不一样。2013年,孙圩子镇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其中来自山东省的大货车最多。据当地人介绍,胡萝卜要先进入山东省寿光市,然后再发往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出口到韩国、日本。一辆大货车,运输量达五六十吨,一袋袋胡萝卜,就靠搬运工用小扁担一担担挑上去,不仅非常辛苦,而且速度缓慢,效率太低。一辆汽车,仅装车就要一天时间,如果发车时间紧,往往要昼夜连轴转。2020年以后,村民们用叉车装车,在分拣时,先把分级的胡萝卜装在特制的货架上,一架一吨,叉车轻轻一抓(托)就起来了。一台叉车、一个司机,十几分钟,就搞定一辆货车,非常便捷。
储存和销售方法不一样。过去农民收获的胡萝卜,从地里刨出来就直接拉到收购点,由收购点清洗分级后,往往当天就销往外地。有些胡萝卜甚至不分级,卖统货,直接打包销售,价格较低。2020年以后,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东风,孙圩子镇不少行政村都成立胡萝卜生产合作社,建起储存量数千吨的冷库。村民们将胡萝卜进行清理洗涤分级后,放入冷库储存。就这样,旺季收储,淡季销售,巧打时间差,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该镇还树立了精品意识,为胡萝卜注册了商标,并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由此打响了自己的品牌,驰名全国。2020年12月,笔者在孙圩子镇程山村的加工车间,惊奇地看到包装箱上分别印有英文、日文、泰文等多种外国语言。一位农民经纪人自豪地说:“咱们的胡萝卜已经立即进入外国超市了!”
为深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孙圩子镇还建起30多万平方米的批发商业市场,每年冬天,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0余家客商前来设点收购,仅劳务、餐饮、运输业等三产服务即可增收4千万元,形成胡萝卜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土地被流转出去,村民们进入市场务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同时,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把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今,走进孙圩子镇,时尚、精美的乡村别墅取代了过去低矮的瓦房,乡村如同花园,洁净又美丽。村村建起文化广场,广场舞风靡各个村庄。不少打工的年轻人,衣着时尚靓丽,开着私家车出去旅游,眼神充满了欢乐和满足。2024年春节,以“大地欢歌、美好安徽”为主题的2024年安徽省“村晚”示范展示演出在孙圩子镇程山村精彩上演,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小小胡萝卜成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反映出乡村的变迁和清晰的时代风貌。笔者有幸用影像记录了孙圩子镇胡萝卜从产品到产业、从手工到机械化、从大通货到精品品牌不断迭代升级的同时,也见证了乡村的惊人蝶变,见证了乡村由小农经济到现代农业、由传统手工劳动向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转变的巨大跨越。一幅幅画面记录了新时代农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中激昂奋发的精神面貌,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乡村的巨大变化和精彩瞬间,成为萧县这片热土彻底撕掉贫困标签真实有力、生动鲜活的注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今的乡村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已踏上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摄影人,笔者将继续聚焦“三农”、关注“三农”,洞察乡村巨变,讲好乡村故事,用镜头记录新时代农民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美好明天的奋斗历程。
- 上一篇: 红酒包装规划葡萄酒包装规划白深圳
- 下一篇: 聚合配送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应用